av一区二区高清_亚洲一二三区精品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_九九亚洲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科技 >

從追隨者到先行者 神舟十二發射讀秒

2021-06-17 10:41:55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出征,載著三名航天員,奔赴浩瀚太空,奔赴中國在天上的“家”。

時隔五年,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第七次出發,有經驗豐富的老熟人,也有終得所愿的新面孔。56歲的聶海勝,從神舟六號到神舟十號,再到如今的指令長,已是三上九霄;同為1988年入選首批航天員的劉伯明,執行過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團隊里最年輕的是45歲的湯洪波,雖是首次上天,但也有過備份航天員的經驗。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追隨先哲的發問,尋找答案需要異想天開,也需要腳踏實地。

自1992年9月21日立項至今,三十年篳路藍縷,中國航天的腳印一步步踏入太空腹地:從11艘神舟飛船到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斗”指路到“天宮”攬勝。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復雜的前沿系統工程之一,航天事業的發展取決于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對于航天員而言,要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擺脫地心引力的桎梏,也要在前所未有的環境里承受8倍于自重的壓力;之于整個載人航天事業,則是小到飲食起居的顛覆,大到精密設備的嚴絲合縫,差之毫厘,謬之不止千里。

千年浪漫神話一點點照進現實。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在大海與星辰之間,航天人的征途,是脫胎神話的浪漫情懷,也是探索未知的科學理想。數萬人的攻堅克難,數百億的資金投入,不只是為了給過去一個答案,更是為了逐夢未來。

被現代技術推上天的航天事業,反過來也推動著科學車輪滾滾向前。指引方向的導航,精確的風暴預警,物理天文、生物醫學,新技術新成果在太空里催化孕育,在探索未知中反哺已知,造福每一個仰望星空的人。

Ernst Stuhlinger博士有一篇著名的文章——《為什么要探索宇宙》,回應一名贊比亞修女對“在地球上不少兒童因饑餓面臨死亡威脅的情況下為太空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的疑惑,其中寫道,“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

眼下,不只是人類公共事業,航天競賽也在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爭分奪秒,從政府到民間,從新基建到新軍工,商機和市場浮出水面,SpaceX和維珍銀河前赴后繼,馬斯克和貝索斯爭相上天。軍用也好,商用也罷,先發制人掌握太空話語權,才能在資源爭奪戰中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縱使腳下土地堅實,耳畔清風和煦,眼前鳥語花香,我們的生活仍被柴米油鹽所束縛,也不要忘記仰望星空,就像施韋澤一樣,“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無論宇宙有沒有盡頭,人類的夢想從無止境。

關鍵詞: 追隨者 先行者 神舟十二 發射讀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