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高清_亚洲一二三区精品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_九九亚洲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科技成果如何協同轉化?政企學共議創新聯合體

2025-06-02 11:14: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以“建設創新浙江 引領新質未來”為主題的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杭州舉辦主場活動,政企學界以“如何打造雙創融合下創新聯合體”為主題,聚焦產學研結合與科技成果轉化路徑開展討論。

對話現場。 浙江省科協供圖

對話指出,要實現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高效銜接,必須在技術攻關、體制機制和資本支持等多方面協同發力。首先需要厘清轉化效率,既要看“量”更要看“質”。面對目前科研機構成果產業化不足的現狀,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表示,美國硅谷統計顯示科技型企業的創業成功率基本在2%—3%左右,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在各個國家都是普遍現象,低轉化率并非重要問題,關鍵還是要看注重投入與產出的質量和比例。

“這2%的成功能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可能是遠超過剩下的所有。”其指出,應關注有限高質量成果的深度應用,而不僅僅追求轉化數量。在此過程中,需要聚焦產業和國家需求,真正解決國家的、產業的問題,并將科學家研究方向與產業痛點緊密對接,通過不斷積累和沉淀,最終實現“2%變成100%、200%甚至1000%”的飛躍性突破。

科技創新中角色眾多,每一個角色都要“站好位置”。對于高校如何更好地參與成果轉化,仇旻分享了西湖大學的實踐經驗。“在機制設計上,我們主張把教授定位為‘首席科學家’而非CEO,讓他們專注技術攻關與學術創新,依托產業界的專業管理團隊負責公司日常運營。同時科學家在做檢驗技術研究的同時,也必須關注整個國家、浙江、杭州產業上的需求和問題。”他強調,只有圍繞產業痛點開展科研,才能真正服務社會并推動轉化。

談及資本的作用,浙民投管理合伙人吳震提出“投先驅不投先列”理念,即優選具有開拓性的技術團隊進行支持。他認為,從0到1、1到10固然重要,從10到N的產業化和場景化過程同樣重要,這一階段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耐心等待。投資人在創業不同階段可扮演“教練”“陪練”到“啦啦隊”的多重角色,為企業提供市場指導、生產支持和生態培育,助力創新聯合體在各環節中無縫銜接。

對話中,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祝銘明透露,Rokid Glasses目前訂單量已超過產能,預計未來三年內,智能眼鏡年產量將從數十萬臺迅速擴張至千萬級規模。他認為,從實驗室技術突破到產業化落地,不僅要解決“最長板”上的技術難題,更要補齊“最短板”上的生產瓶頸,唯有同步攻堅,才能推動科技成果在市場上真正“落地生根”。

各方表示,如何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創新聯合體,需要學界、業界、資方協同發展。科學家為創新活力的點燃者,應專注基礎研究和概念驗證;企業家是技術落地的擺渡人,要擔當穩定性和規模化攻關的責任;投資人則是生態領域的培育者,負責提供持久的資本支持與行業資源。三個主體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才能突破單點創新局限,共同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