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高清_亚洲一二三区精品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_九九亚洲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國際 >

大學搬到產業園,常州這所學校科教融合模式全省首創! 天天新視野

2023-02-10 17:11:55    來源:杭州網


(資料圖)

中國常州網訊 寒假中,常州大學機器人產業學院大三學生戴毅,找到學院副院長、常州固立高端裝備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固立”)副總經理王豫平,申請進入科創訓練營,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訓練營是否契合你現在的能力發展?王豫平指點這名學生挑戰更高平臺。

聚焦培養“硬科技創業”人才,2018年,位于常州科教城中以創新園區的江蘇省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與常州大學、常州市政府共建機器人產業學院。2021年1月,機器人產業學院整體入駐中以創新園區,并掛牌成立中以科創學院。

將大學辦在產業園區,這樣的科教融合模式在江蘇省首次出現。

機器人產業學院院長徐淑玲表示,作為現代產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試驗載體,學院引進以色列高等教育創新資源,充分利用中以創新園區、“固立”科創平臺及實驗教學設置,通過人才共選、共育、共用,共同探索校、政、企協同培養新機制,開展“新工科”創新人才聯合培養。

機器人產業學院實行導師制,校內老師、“固立”高管、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組成“導師團”,校外導師主教創業課。

新生入學后經二次選拔,進入機器人產業學院,在校內外導師的共同指導下,開啟“小班化、項目制”學習。“通過實施進階式項目引領的課程,將創新創業教育嵌入本科學習中。”王豫平介紹,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通過跨學科融合課程的學習,解決問題、發現問題,不斷提升創新創業素養。“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啟發其創業思維,是我們要重點突破的環節。”

學生不僅要完成課程項目,還要完成企業“定制”項目。該模式開創了高校學生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先例。由學生研發的“機器視覺識別魚蝦生長特性自動投喂”項目,受到常州沙漠農夫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葛國棟的高度認可,“在水產養殖業,把握最佳的投喂時間很難做到,1/3左右的飼料被浪費,學生的研發項目實現了飼料的最大化利用,讓魚蝦在優質環境下生長。”

“進校兩年半來,課余幾乎都撲在項目上。”戴毅表示,不僅激發了自己主動思考、設計、表達的內驅力,也提升了專業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由他領銜的團隊,在今年暑期全國大學生起重機創意大賽中,斬獲三等獎。

學院首屆18名畢業生,人均完成項目13項,12人讀研深造,2人入職上市公司的研發部門,1人在智能康養領域創業,獲得50萬元創業基金。

據悉,作為江蘇省重點產業學院建設點,常州大學機器人產業學院的這一育人模式已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校企合作 雙百計劃”典型案例。

關鍵詞: 常州大學 創新創業 水產科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