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高清_亚洲一二三区精品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_九九亚洲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看得見的地方兩小時一次巡查,看不見的位置機器人“同事”在崗——這個春節,我與機器人共守大東湖深隧 世界播報

2023-01-27 10:11:16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三春 通訊員 武念 張思聰


(相關資料圖)

“目前數據一切正常,注意關注雨量與來水量?!?/p>

1月21日,農歷大年三十傍晚,在武漢市武昌區的鬧市,武漢大東湖深隧指揮中心,運維人員劉培和同事完成交接事項后,迅速上崗緊盯大屏數據。

武漢大東湖深隧是目前國內傳輸流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長的污水深隧,平均埋深超過30米,日均轉運污水50萬立方米,晝夜不息。

項目建設和運維方——中建三局綠投公司(水務環保公司)運維團隊成員全年24小時輪班值守。春節期間,深隧一線運維團隊成員不減員、不松懈。他們人機協同,時刻守護著城市污水運輸“生命線”。

兩小時一次巡查日夜不停

晚上8時整,小雨。許多人家的電視傳出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音樂。劉培和同事卻像往常一樣,熟練地拿起手機、對講機和記錄本,來到地下設備間進行常態巡查。

“不管白班夜班,午夜凌晨,隔兩個小時都必須巡查一次。常年如此。”劉培介紹??粗甘緹?、設備運轉情況,填表,打開APP拍照,點選設備狀態并上傳到后臺……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兩名女維護員在高低錯落的設備之間麻利地行走、操作,身形矯健。

“今晚要值班,我和同事們家里的年夜飯都是昨天(臘月二十九)就吃啦。”劉培說,除了深隧指揮中心所在的二郎廟預處理站,大東湖深隧三座地下預處理站和配套泵站,還有四組人同時在崗。每個關鍵部位每次都要巡查拍照,發現異常迅速上報處置。一天下來,運維人員步數過萬是標配。

機器人“同事”本領高強

大東湖深隧全長17.5公里,人工巡查看得到的設備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看不見的管道和系統誰來監控?“這就離不開機器人‘同事’的緊密配合。”大東湖深隧運營總監廉文杰說。

在站房外,一臺污水深隧巡檢機器人近期剛剛下水巡檢完畢,上岸待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現場看到,1米見方的機器人藍黑相間。廉文杰介紹,機器人重達280公斤,是為污水深隧定制開發的,也是國內首臺此類機器人。

借助8臺螺旋槳、導航、聲吶和攝像頭等部件,機器人能在高流速污水中游弋自如,探測隧道管壁健康狀況。機器人腹底還有毛刷,必要時能攪動管底的淤泥,再借助水流沖刷干凈。

不只是巡檢機器人。登錄大東湖深隧智慧平臺,記者看到,借助管道內預埋的傳感設備,水中的機器人探測,天上的無人機巡航,大東湖深隧的流速、水量、設備部件生命周期、巡檢記錄等等一一呈現眼前。

“這些系統和設備就是我們的‘定心丸’,有它們陪伴,倍感安全!”劉培笑著說,人與機器各司其職,確保深隧運轉萬無一失。短短2年多,累計已有4.5億噸污水經過深隧順利遠行。

“春節也想陪伴家人,但項目穩定運行的任務壓倒一切。”廉文杰說。這個春節,部門50多人輪班堅守崗位,與平時無異。

關鍵詞: 指揮中心 湖北日報 發現異常 武漢市武昌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