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高清_亚洲一二三区精品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_九九亚洲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湖北應城:全程機械化,增產又增收-今日精選

2023-06-21 12:15:43    來源: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陳勇

通訊員 龔勛


(資料圖片)

機械化種植增產增收(應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6月13日,在楊河鎮馬堰村,遠遠望去,田間人影稀,只聞馬達聲,兩臺無人機正對3000多畝水田進行飛防除草,為插秧做準備。在20公里外的田店鎮暢馬村,剛插下的秧苗整整齊齊、生機盎然。

據湖北省應城市水生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軍介紹,育秧用育秧機,平整有旋耕機,插秧時采用插秧機,施肥撒藥用無人機,收割是收割機和拖拉機, 全程都是機械化,這些都歸功于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黑科技”是大顯身手。

在“黑科技”的助力下,李軍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一天可機插秧400畝。農忙時,效率是重中之重,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農業機械化步入快車道,生產效率屢創新高。

李軍介紹,較以前相比,每畝糯稻產量增加100-200斤,機械化還節約了人力,節本增效非常明顯,他對種田越來越有信心。

李軍還說,合作社依托應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標準規劃建設農業試驗示范基地5000畝,推廣優良品種、綠色高效農業模式、開展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去年,作業面積12700畝,純收入100余萬元。

應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計平說,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可以提升耕地質量,讓小田變大田,促進土地流轉,促進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效率,提高耕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

高標準農田建設,促推農田宜機化程度不斷提升,應城市通過送農機下鄉、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推廣農機新技術等方式,共培育3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3%。效率提升,產量增加,真正體現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大渠小溝立體水網(應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看著一塊塊標準田,種了30多年地的中磐楊河種植基地負責人武玉珍感慨良多。

武玉珍表示,以前種地田塊小,承包這么多地完全不可能的,現在她一個女人都可以把這3100多畝地種下來。

為提高農業生產抗災能力,應城市還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與水系連通相結合。2020年對大富水水系進行綜合治理,構建起大渠小溝立體水網。

應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計平表示,通過近幾年高標準農田建設,抗災能力得到顯著提升,2022年持續干旱,有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產量沒有減少,比上年增加了0.74萬噸。

夯實“耕”基才能筑好“糧倉”,截至目前,應城市共建設高標準農田60.25萬畝。農田高標準,還有了科技賦能,新一代農人更加“耳聰目明”。

中磐楊河種植基地負責人武玉珍表示,現在種了這3000多畝地,她已經57歲了,預計還可以種上十年田。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