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高清_亚洲一二三区精品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_九九亚洲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武大團隊省外成功復制梁子湖模式 湖南大通湖“水草+”治理經驗閃耀全國

2023-08-17 23:23:41    來源:湖北日報


(資料圖片)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弦)8月17日晚,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湖南大通湖“水草+”治理經驗。大通湖閃耀全國的背后,凝聚著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于丹團隊多年的心血與付出。

31年來,于丹堅守梁子湖,在武漢大學和省市多部門支持下,與師生們一同創立武漢大學梁子湖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本報2023年4月3日1版見報)。他帶著一撥又一撥學生,在梁子湖種下了超過20萬畝水草,讓梁子湖成為長江中下游唯一曾保有一類水質的湖泊。

從梁子湖出發,于丹團隊將成功經驗推廣到枝江8個湖泊、蘇州陽澄湖、云南洱海等地。湖南益陽大通湖,素有“洞庭之心”之稱,是湖南水域面積最大的內陸湖泊。因圍網養殖、過度投肥等原因,大通湖總磷、總氮超標,水質一度惡化為劣五類,2015年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點名批評。

很長一段時間,大通湖的治理者都在茫然探索——強化污染減排、核心湖區清淤……巨資投下去,水質卻并沒有如預期那樣好起來。在生態環境部的推薦下,2017年,于丹團隊受邀,奔赴大通湖具體施策。

在政府、居民全力配合下,于丹團隊一邊組建實驗室,一邊指導種植水草,針對重建生態系統、控制內源釋放等內容展開研究。“剛開始,湖水非常渾濁,種下去的草都長不出來。”在焦點訪談節目中,于丹詳細講述種草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嘗試先在淺水區種草,待湖水透明度提升后,再向深水區延伸種草,這一辦法獲得了成功。

在詳細考察分析后,于丹提出“停止清淤,清除圍網,捕撈食草性魚類,種植水草,河湖連通”的綜合治理思路。針對大通湖特點,于丹團隊明確立體種草方式——深水區種植兩層水草,從沿岸帶到深水區遍布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挺水植物。僅1年過去,大通湖小塊區域就出現三、四類水質。

曾經的“水下荒漠”,變成了“水下森林”。伴隨著40多種水生植物的恢復,大通湖內,以水草為棲息地的蝦蟹、蚌類和螺類等底棲動物得到休養生息,野生甲魚等優質水生動物重現,冬季候鳥回歸,最高紀錄達到10萬只。

武漢大學博士后李楊介紹,通過科學種草,曾經困擾大通湖的底泥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底泥中磷含量已消解過半。監測數據顯示,從2016年至2023年上半年,大通湖水質由劣五類提升為四類。與生態治理“伴生”的水草也逐漸發展為新興產業。目前,大通湖區正在積極建設全國水草供應基地,2022年種植水草6000畝,銷售額近5000萬元。通過推廣“水草+大閘蟹”“水草+小龍蝦”等技術,大通湖農戶畝均收入過萬元。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