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区二区高清_亚洲一二三区精品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_九九亚洲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恩施市三岔鎮:五彩土豆迎豐收 振興致富話巨變

2023-08-28 23:20:00    來源:湖北日報客戶端

土豆花兒開,花海掩村寨。漫山遍野的土豆花,亮出了大農業新風采。鋪天蓋地的土豆花,捧出了山里人的情和愛。

金秋碩果累累的季節,對恩施市三岔鎮的村民而言,更是收獲的季節,收獲的不僅是一顆顆滿載致富希望的土豆,更是收獲了四十載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山鄉巨變。

土豆豆變金豆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畝地能產多少馬鈴薯?唐浩家三代人,各有各的數。

唐浩的爺爺唐敦國說:“年輕時,種得好,能上1600斤。”

唐浩的母親楊艮桃說:“幾年前,遇上好年景,能收2000斤。”

唐浩說:“這兩年,畝均產薯3000多斤,甚至4000多斤。”

地還是那地,產量卻翻了倍,奧秘何在?

唐浩說:“父輩們都是種田的好把式,如今產量高,關鍵在于種薯好。”對兒子這番話,楊艮桃感觸頗深。

過去都是自留種,頭年挖的馬鈴薯,挑個大、周正的,來年當種薯。幾年種下來,產量就走下坡路,病害也多起來。

“現在咱們三岔早就推廣普及新型馬爾科,您說的那些問題都是老黃歷。”唐浩笑著接過母親的話。

起初,盡管種植新馬爾科,產量平均可提高約兩成,但那時鄉親們對新技術不熟悉,擔心頗多,仍普遍選擇自留種。在得知推廣新型馬爾科的政策后,唐尚浩的父母拿出兩畝地,做了試驗田。“收獲時過秤,一畝地多收了幾百斤。”楊艮桃說,第二年家里的地絕大部分都種上了新型馬爾科。

楊艮桃給算了一筆細賬,近5年,馬鈴薯市場均價每斤0.8元左右,畝均增產約2000斤,意味著每畝增收1600元上下。“除去必要開支,收支相抵,還是劃算。”

脫貧薯變振興薯

5000斤馬鈴薯,怎么賣?

唐敦國說,當年趕集,肩挑背馱,一次帶100多斤貨,能不能賣完,還要看運氣。

“賣5000斤?沒想過。”“晚上挖、白天賣。”楊艮桃說,幾年前,那時候,信息不靈,也沒倉儲設施,彼時道路條件差,大貨車進不了村,農戶只能開農用車、拉架子車,把馬鈴薯運出去賣。

說話間,專業合作社打來電話,說是貨車已進村,問楊艮桃要5000斤馬鈴薯種薯。對接、安排,幾通電話,5000斤馬鈴薯輕輕松松賣了出去。

唐浩三代種馬鈴薯幾十載,對馬鈴薯的銷售之變感觸格外深。

近年來,為解決信息錯位、溝通不暢,好薯不好銷、賣不上好價錢等問題,三岔鎮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產銷精準對接的馬鈴薯產銷機制,讓小土豆連通大市場。如今,三岔村村通公路、戶戶通寬帶,硬化路連到田間地頭。“互聯網+路網”,帶來馬鈴薯交易模式的更新,種植合作社直連全國市場,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就能接上頭。

為了更好地融合線上線下,三岔鎮充分發揮政府主體責任,連續多年成功舉辦“土豆花兒開”文化旅游推介活動。“我們把馬鈴薯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優勢主導產業。”三岔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動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力爭馬鈴薯產業產值實現新突破。

“現在三岔的土豆豆在多方努力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豆豆。雖然市場價格沒太多的增加,但是產量、銷量增加了,算筆賬,整體收入還是增加的,我們的生活也在幾十年間悄然發生著巨變,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三元壩村村民李光明說。(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向友鑄)

關鍵詞:

相關閱讀